朝聞通: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,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
搜尋
絕配供應鍊用智能體重構餐飲供應鍊,開啟 “主動創造” 新模式

絕配供應鍊用智能體重構餐飲供應鍊,開啟 “主動創造” 新模式

2025-07-28 15:06

  /朝聞通/當 AI 智能體、大模型等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業,供應鍊領域正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。7 月 26 日日,第八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滬開幕,全球 AI 精英齊聚一堂;而 7 月 27 日下午,由壹沓科技主辦的 “智能體驅動供應鍊變革” 主題論壇,更是将焦點鎖定在人工智能與供應鍊的深度融合。作為餐飲供應鍊的标杆企業,絕配供應鍊受邀參會,分享了智能體如何從需求預測到客戶服務,全鍊路重塑供應鍊的實踐與思考。

  在絕配供應鍊看來,智能體絕非簡單的 “技術工具”,而是能重構供應鍊邏輯的 “協同夥伴”。它正通過 “感知 - 決策 - 執行 - 學習” 的閉環能力,推動供應鍊從 “被動滿足需求” 轉向 “主動創造價值”。

  需求預測:

  傳統餐飲供應鍊的需求預測,總繞不開 “曆史數據 + 人工經驗” 的模式。但市場瞬息萬變,一場暴雨、一次商圈活動,都可能讓 “經驗” 失靈 —— 滞後的預測往往導緻要麼食材積壓、要麼門店缺貨。

  智能體的出現,徹底打破了這種局限。它像一個 “觀察員”,能同步抓取消費趨勢、門店客流、天氣變化、區域活動等數十種數據,甚至能實時追蹤商圈排期、節假日人流。基于這些信息,自動生成動态需求曲線,而且會随着新數據持續疊代。

  比如突發暴雨導緻商圈客流驟減時,智能體 1 小時内就能調整次日食材供應計劃,避免庫存積壓。實踐顯示,這種預測模式的準确率比傳統方式提升 40% 以上:連鎖餐飲的滞銷食材損耗減少 30%,缺貨率控制在 5% 以下,真正實現 “賣多少、供多少” 的精準運營。

  倉儲管理:

  倉儲是供應鍊的 “心髒”,但傳統運營中,分揀慢、庫存周轉難、空間浪費等問題一直是痛點。智能體的分布式協同能力,讓倉儲從此進入 “自主決策、動态優化” 的新階段。

  入庫時,智能體提前對接供應商系統,自動分配倉儲位置;遇上特殊食材,它還會根據保質期、溫控要求,在三溫區倉庫裡規劃最優存儲路徑。例如一批冷鍊食材即将到庫時,智能體可以提前完成庫位檢查、制冷設備預調、分揀人員調度,讓入庫效率直接提升 50%。

  庫存管理上,智能體通過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,能夠對倉儲布局進行智能優化,實現精準的庫存盤點和夜間補貨,有效提升倉儲運營效率;同時通過持續監控各 SKU 的出庫頻率,實時預測商品銷量,為品牌方推薦合理的庫存補貨數量和補貨時機;這種 “倉儲 - 銷售” 的實時協同,徹底改變了傳統倉儲 “被動存儲” 的角色,使其成為供應鍊的 “智能調控中心”。

  運輸調度:

  “最後一公裡” 的配送效率,常常直接影響餐飲門店的運營。傳統運輸依賴固定路線,一旦遇到交通管制、突發擁堵,往往需要人工花半小時以上重新規劃,很容易耽誤門店用貨。

  智能體把運輸變成了 “動态組網”方式。它整合運力資源、交通數據、訂單時效等信息,構建實時更新的運輸網絡模型。當某區域突發交通管制時,智能體 3 分鐘内就能完成決策:把受影響的訂單分流給備用運力,調整同區域其他門店的配送順序,确保整體時效不受影響。

  目前,絕配供應鍊的配送準時率已穩定在 98% 以上,讓餐飲門店再也不用為 “食材什麼時候到” 發愁。

  客戶服務:從 “你問我答” 到 “主動分憂”

  供應鍊的末端服務,智能體也在悄然改變。傳統模式下,餐飲客戶要補貨,得查庫存、算用量、聯系客服,一套流程下來至少1- 2 小時;而現在,智能體主動 “上前一步”。

  它會分析門店的訂單規律和庫存消耗速度,當某款食材低于安全線時,自動生成補貨方案,同步推送給倉儲和運輸系統 —— 客戶隻需确認,15 分鐘就能完成下單。對門店來說,語音查詢庫存、追蹤物流也成為常态,它還可以根據門店規模推薦配送周期,讓服務像 “空氣” 一樣自然卻不可或缺。

  這種 “無感化服務” 讓客戶滿意度提升 35%,也釋放了 40% 的客服人力,讓他們能聚焦更複雜的增值服務。

  未來

  智能體對供應鍊的改變,本質是賦予它自主進化的能力。絕配供應鍊相信,未來随着人機協作的深化,人類将聚焦戰略規劃與異常處理,智能體則承擔日常運營與動态調整,形成 “1+1>2” 的協同效應。

  從需求預測到客戶服務,智能體正在重塑餐飲供應鍊的每一個環節。而絕配供應鍊正通過構建智能體生态,推動供應鍊從 “效率工具” 進化為 “增長引擎”,為餐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。

消息來源: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
相關關鍵詞: